我国在新中国建立前只有个别的市政工程部门使用了少量的阴离子乳化沥青,解放后一直都没有接触这项技术。至上世纪70 年代后期,为了在我国开展这项新技术的应用,由交通部组织成立了“阳离子乳化沥青及其路用性能研究”课题协作组,对这项技术进行攻关研究。该课题1981 年列为交通部重点科研项目,1983 年列为原国家计划委员会与国家经济委员会的节能应用项目。经过“七五”期间的推广,我国在公路部门的乳化沥青应用得到了更大的发展。
目前我国的乳化沥青生产基地已经遍布全国各地,大部分省地都建有设备完整的乳化沥青车间。在新疆、西藏等不远地区也都已开始生产应用乳化沥青。现在全国公路部门以拥有乳化沥青车间500 多座。乳化沥青车间生产技术水平不断提高,乳化沥青的生产从开口自流、凭经验控制油水比例,逐步发展成密封加压由流量计控制油水比例,进而达到计算机自动控制油水比例和油水温度。
乳化沥青的生产质量提高,产量增加,满足了公路工程和养护工程的需要。随着乳化沥青技术的发展和在我国大量推广应用,对沥青乳液的质量、产量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沥青乳化设备则将改变目前品种杂乱、故障率高、产量小的状况,向规范化和合理化方向发展。